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哲学类 >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 > 学习指南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本书自2000年出版以来,被不少高校用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在海外发行了繁体字版。读者在使用本书时,提出了很多从错别字勘误到语句表述等方面的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大多在重印时被呆纳。对读者的厚爱和指正,我心存由衷的感谢。一个作者向读者表示感谢的最好做法就是不断完善他的作品。我不应只是在读者的催促下作一些修订,而应主动对本书作比较全面的修改。直到本书第26次重印之际,我才有机会和闲暇重新审读自己十多年前的作品,以实现报答读者的夙愿。


◇ 作者简介

赵敦华,男,汉族,1949年8月18日出生于江苏南通。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宗教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比利时卢汶大学哲学博士,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大学“十佳教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现代西方哲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在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威望。研究领域涉及西方哲学、基督教哲学、中西比较哲学。著有《卡尔•波普》、《基督教哲学1500年》、《西方哲学简史》、《人性和伦理的跨文化研究》等十余部著作。

1.担任职务

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哲学分会主席

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

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

北京大学宗教学系主任

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

北京市哲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副理事长

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

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

2.个人履历

1962.9—1968.9 安徽合肥市第一中学

1968.10—1978.1 插队知青、产业工人

1978.2—1982.2 安徽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文学士

1982.2—1982.10 武汉大学哲学系出国研究生

1982.10-1988.7 比利时卢汶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博士

1988.9- 至今 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3.留学生涯

中国留学生赵敦华

1982年的一个普通日子,比利时卢汶大学高等哲学研究所所长卡洛斯•斯蒂尔教授正坐在桌前,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教授习惯性地应了一声,随着门的推开,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陌生的亚洲人,教授不由有些意外。当年轻人用并不十分流利但十分准确的英语告诉教授,他从中国来,将在卢汶学习中世纪哲学史时,教授更加惊讶了,但这种感觉随即被一种喜悦之情代替:竟有人从那么远的地方来从事他最感兴趣的研究!卡洛斯•斯蒂尔教授告诉年轻人,这将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他需要有拉丁文基础知识,需要用几倍于欧洲学生的努力去了解历史背景,熟悉在这种哲学中起重要作用的基督教传统。年轻人默默地点着头,他已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他只告诉教授一句话:“我会非常努力地工作。”年轻人就这样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从此,在卢汶大学的图书馆里,课堂上,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聚精会神的身影。他,就是中国留学生赵敦华。

学习如饥似渴

卢汶大学里的英语课程班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每年,学校都邀请英美的教授来此讲授逻辑学、分析哲学等。学生们渐渐发现,不管学习任务多么紧张,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从不放过每一个学习机会,他如饥似渴地索求着新鲜的哲学滋养。渐渐地,卢汶的老师和学生们都喜欢上了赵敦华。他异常聪明,但态度谦虚;他话语不多,但待人热忱;他来去匆匆,但从不忘记应有的礼貌。

自强不息

异乡的求学生活既丰富多彩,既枯燥又寂寞。每当夜深人静,思维从理性经纬织成的哲学世界中走出,赵敦华都会想念起远方的祖国和亲人。他想起了曾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博士的父亲。1957年,当已经是安徽农学院农学系主任的父亲被打成右派时,赵敦华才8岁。此后直到1976年,他们一家没有安生过。受人歧视的“出身”养成了他自强不息的性格,父亲的教诲给了他人生的信念。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了赵敦华对书的热爱。即便是在那些非常年月,他也从未放弃这一嗜好。那时,他把所有能得到的书都读过了:文学的、政治的、哲学的……在一盏枯灯下,他就是啃着这些精神食粮,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得知这一消息,赵敦华高兴得跳了起来,人生的转机将由此开始。由于对哲学的偏爱,他把几个志愿都填上了“哲学系”。虽然他高考成绩名列前茅,但一纸政审材料却粉碎了他的梦想,赵敦华进入了安徽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在师范学院的日子里,他继续看他对哲学的追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增益其所不能。”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1982年,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文学学士,还同时考取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生,赴比利时卢汶大学学习,而专业正是他为之着迷的哲学。冥冥中的命运是公平的,它在不断给赵敦华磨难的同时也给了他聪明的大脑和坚韧的品格。浸透了辛酸与勤奋的劳动终于为他带来了人生的闪光点:1983年7月获哲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获哲学硕士学位,1988年7月获哲学博士学位。在该校同期世界各国的学生中,赵敦华的成绩卓然超群:所有课程均为“优秀”,博士论文《罗素与维持根斯坦的对话——分析哲学问题的起源和发展》被答辩委员会评为“最优全优”。这是卢汶大学学生所能得到的最高评价,他是学校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亚洲人。对于这篇论文,当代分析哲学家伯姆斯评价他的博士论文是一个学术上的杰作,对罗素和维特根斯坦著作的研究作出了有独创性的重要贡献。

评价

赵敦华用6年的拼搏在自己的生命中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他向世人证明了自己,表明了一个炎黄子孙的风骨与志向。他的导师卢汶大学副校长海尔曼•狄丹评价他是英语哲学课程自1970年建立以来最聪明、最杰出的学生,也是最有前途的哲学博士之一,注定会在东西方哲学交流和讨论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学士、硕士到博士,赵敦华仅仅用了短短六年时间,这在一向以要求严格著称的卢汶是很少有的。

4.归国博士

北京大学哲学系的第一位归国博士

1988年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暂时困难的时候。当时,首批出国研究生大多已完成学业,但对祖国前途的担忧阻碍了他们回国的脚步,很多人滞留欧洲或转去美国谋职。然而赵敦华义无反顾地回来了。他知道,是祖国培养了他,作为改革开放政策受惠者的留学生中的一员,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1988年9月,赵敦华成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的第一位归国博士。北大是一块圣地。近百年来,那里成长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最优秀的学者。作为较早回国的博士,赵敦华并没有受到特殊的优待。他和其他同样年纪、同等学历的学者一样,被评为讲师,住进筒子楼。物质条件是艰苦的,但赵敦华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在北大这片学术空气浓郁而又充满创造生机的土地上,赵敦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于是,在北大的一间陋室里,赵敦华开始了他人生的又一个起点,他着手把博士论文的部分章节改写为《维特根斯坦》一书,并于1989年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此书得到了已故哲学前辈洪谦先生的高度评价。每当回想起洪谦先生对自己的栽培与教诲,赵敦华的心中总是充溢着感动。

《卡尔•波普》

那段时间,赵敦华正在构思另一部著作《卡尔•波普》。作为维也纳学派的一员,洪谦先生与自称为维也纳学派“杀手”的卡尔•波普有过交往。得知赵敦华有意对此展开研究,先生谈了他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给赵敦华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新维度,他把这种思考体现在著作中。1992年,洪谦先生病重住院之际,赵敦华随同系领导前去探望。躺在病床上的先生拉住系领导的手,语重心长地嘱咐,一定要继续关心和支持赵敦华这样有学术前途的学者,这是中国哲学继续发展,走向世界的希望。那一幕赵敦华永远也不会忘记。赵敦华没有辜负前辈的厚望。《卡尔•波普》在1991年出版,受到学界关注。在此之前出版的《劳斯〈正义论〉解说》是研究当代美国哲学家劳斯(又译罗尔斯)《正义论》的第一本中文专著,填补了中国此项领域的研究空白。

越来越好

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赵敦华的厚积薄发打下基础。1990年,他被评为副教授;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并获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当选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不断的探索使赵敦华的哲学研究走向更新的境界。回国以来,他的心中一直有个夙愿,那就是写一本关于基督教文化的专著。他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古希腊哲学与近代哲学如何衔接的问题,二是对基督教文化如何评价的问题。如果单单站在基督教文化圈外看这一现象,常常会被它外表所笼罩的光环迷惑,评价也自然有失公允。

《基督教哲学1500年》问世

1993年,一本关于中世纪哲学的力作《基督教哲学1500年》问世了。这是赵敦华几年来心血的结晶,它填补了中国西方中世纪哲学研究的空白。作品在大陆与台湾同时出版,好评如潮,并很快于1995年再版。但赵敦华并没有沉溺于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带来的成就之中。他的研究视角又转向了中西哲学比较,在以往的中西哲学比较中,一般做法是在中西两位哲学家间的比较或是中西哲学概念间的比较,这种比较往往是带有随意性的。作为一名学者,赵敦华深知这一代人所肩负的使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中国的价值体系正面临一次全新的整合,这将是一个伴随着阵痛的新生过程。借鉴西方业已成熟的文化将使人们的文化与价值重建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弯路。

5.哲学教授

在埋首研究之余,赵敦华也致力于言传身教。他相继开设了“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康德哲学”、“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等课程。他的课总是吸引着每一位对哲学感兴趣的学生们。他们折服于他广博的知识与严谨的逻辑思维,更喜欢他的幽默与机智。从他的课堂上,学生们所感受到的不只是一种智慧的浇灌,更有为人做学的教诲。

赵敦华不但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中学古为今,还经常鼓励他的学生们立足中国的传统文化,放眼世界。他要求学生们“用中国人的眼光解读西方哲学”,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五四”以来过多用西方哲学的范畴、原则和方法来评价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现象。在教学的过程中,赵敦华发现,与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学生的哲学素质普遍较差。哲学是一种人生修养,它不仅可以启迪智慧,更是对一种思维方式的塑造。在中外文化碰撞如此激烈的今天,把握作为西方文化精髓的西方哲学,对大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改变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是大有裨益的。鉴于此,赵敦华相继在北大开设了“西方哲学史”等几门全校性选修课。这些课程受到校内甚至校外众多学生的欢迎,每次选修的人数都有几百人之多。其中最高峰的一年竟有逾千人选修“西方哲学史”,因而不得不在北大办公楼礼堂授课。那种热烈场面是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难以忘怀的。赵敦华成为北京大学“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作为哲学系主管教学的副主任,赵敦华积极推动系内的教学改革。在他上任不久的1994年,作为中国哲学的领头羊,北京大学哲学系迎来了自己的八十华诞。北大哲学系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也为其他兄弟院校的类似改革起了一定借鉴作用。在着手系内改革的同时,赵敦华还参与了北大“文科综合试验班”的组建工作,力争把哲学系建设成文科基础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如今的赵敦华身兼数职:北大哲学、宗教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北京市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等等。但是,在担负着众多的行政管理事务的同时,赵敦华丝毫也未放松他所热爱的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成功对他来说是更深更远的期待。生活中的赵敦华先生是沉静而谦逊的。他那学者的认真和智者的聪敏给每一位接触过他的人以深刻印象。从他的身上,将体验到一种生命的境界。

 

小编留言:网站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有时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任何人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