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哲学类 >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 > 学习指南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本书是一部系统讲解西方哲学史的大学教材。与国内现有的同类教材相比,本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突出西方哲学思想发展演进的内在脉络和精神实质,将哲学史看作是哲学思想在历史过程中自身演进的逻辑结果,力图把不同时空背景中呈现出来的各个哲学派别和各种哲学思想当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加以把握;在内容上分为六章,即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16-18世纪西欧哲学、18世纪法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近代哲学的终结及向现代哲学的过渡,章与章之间的承启转化都表现出一种逻辑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合理性;思路清晰严谨,资料丰富翔实,文字顺达优美,融深邃的思辨和广博的知识于一体,是引导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探究西方哲学堂奥的难得向导,适合高等院校哲学专业学生及广大社会读者学习使用。


◇ 作者简介

邓晓芒(1948年4月7日-),男,湖南长沙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德国哲学》主编。专攻德国哲学,亦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

邓晓芒先生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直接从德文翻译、研究和解读康德哲学,使国内的康德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立足于西方自古以来的“逻各斯精神”和“努斯精神”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解读,使国内的黑格尔研究焕发了生机,并对整个西方哲学和文化精神提供了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创立“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积极展开学术批评和文化批判,介入当代中国思想进程和精神建构,在学术界和思想界有很大的影响力。代表性著作《思辨的张力》、《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合著)、《实践唯物论新解》、《黄与蓝的交响》(合著)、《冥河的摆渡者》、《灵之舞》、《人之镜》、《灵魂之旅》、《新批判主义》等。

1.人物经历

1948年4月7日,出生于湖南长沙。

1964年初中毕业下放湖南江永县插队落户,

1974年返城,当过临时工、搬运工,

1979年以初中学历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的硕士学位,师从陈修斋先生、杨祖陶先生。

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87年任讲师,

1988年任副教授,

1989年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1993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2009年12月,因家庭原因离开武汉大学,转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

2.个人作品

著作

《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奖二等奖)

《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

《邓晓芒讲黑格尔》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与杨祖陶合著,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奖二等奖)

《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与易中天合著,获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科奖三等奖)

《康德哲学诸问题》

《康德哲学讲演录》

《冥河的摆渡者: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

《实践唯物论新解:开出现象学之维》

《中西文化视域中真善美的哲思》

《灵之舞》、《人之镜》、《灵魂之旅》(合称《文学与文化三论》)

《新批判主义》

《徜徉在思想的密林里》

《从寻根到漂泊》(合著)

《人论三题》

《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

《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

《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

《《纯粹理性批判》讲演录》

《西方美学史纲》

《西方美学史讲演录》

《于天上看见深渊》(与残雪合著)

《世纪之风:中国当代文化批判与人文建构》

译著

康德《实用人类学》

康德《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康德“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杨祖陶校,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一等奖)

《西方哲学史》(与赵林合译)

胡塞尔《经验与判断:逻辑谱系学研究》(合译)

(美)乔纳森•布伦特、(俄)弗拉基米尔•诺莫夫著,《斯大林晚年离奇事件》(与残雪合译)

论文

发表论文(含译文、文学评论)300余篇。

《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对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批评的批评》、《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的八大文化错位》、《全球伦理的可能性:“金规则”的三种模式》等。

讲座

《哲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文化转型问题》、《中西自由意志观比较》、《哲学史方法论》、《中国当代启蒙的任务和对象》、《康德专题研究》、《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病根》等。

3.荣誉

主要著作《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合著《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6年以译著康德“三大批判”独自申报并获得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4.外界评价

邓晓芒之所以鼎鼎大名,不仅仅因为术业有专攻,还因他是一位活跃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以鲁迅为榜样,强调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责任。例如,在2005的“思想界炮轰文学界”事件中,邓晓芒就与丁三东、崔卫平、傅国涌、众多思想学术界的学者向当下中国文学开炮,认为中国作家已经日益丧失思考的能力和表达的勇气,丧失了对现实生活的敏感和对人性的关怀,文学已经逐渐沦落为与大多数人生存状态无关的“小圈子游戏”。邓晓芒认为,除了对社会历史形态的批判,中国作家缺乏终极关怀和思考,缺乏对人性深层次的思考。“恐怕是因为中国文人天生有一种经不起诱惑的本质”。

5.人物事迹

邓晓芒曾经做过三件令学术思想界刮目相看的事情:

其一是,在1999年,邓晓芒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因为缺少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武汉大学学位委员会拒绝授予学位。邓晓芒因学位委员会的决定“不公”,愤而提出辞去博士生导师。1999年之后,邓晓芒自动停招了一届研究生,后来在校方的劝说工作下,邓晓芒“心软”了,才同意继续招收研究生。

其二是,在2001年,邓晓芒领衔在《博览群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是可忍,熟不可忍》的文章,对湖北省哲学(1994-98年)优秀成果评奖中的学术腐败现象进行痛斥,称之为“学术腐败在政府评价体制中的一次公开的粉墨亮相”。邓晓芒并指名道姓批评“身居湖北省社联主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哲学组副召集人高位的武汉大学前校长、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陶德麟”,并讥讽陶德麟是“年届七旬、在中国哲学界神通广大、却不曾写过任何一本个人学术专著的‘著名哲学家’”。

其三是,在2006年,邓晓芒和邓正来、方流芳、陈平原、贺卫方等著名学者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各大学、地方社会科学院诸位领导”联合发出了一封《关于抵制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开信》 ,陈言当前中国学术不端与腐败现象的存在和猖獗,并不只是一个学者个人道德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在转型时期的结构性问题或体制性问题。因此,对学术不端与腐败的根本整治需要持久而坚定的教育和学术制度的改革。

正因为在邓晓芒身上笼罩有一层炫目的社会批判的道德光环,使其在公共知识界声名鹊起,毫不讳言,邓晓芒在当今中国学术界的地位不谓不高,在公共知识界的影响力不谓不大。

 

小编留言:网站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有时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任何人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