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哲学类 > 编写组《普通逻辑》 > 学习指南

编写组《普通逻辑》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普通逻辑》作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我国高等学校文科通用逻辑教材,自1979年2月出版后,到2010年8月,已出了四个版本,重印54次,累计印数达到220余万册。

本书保持第四版体系结构和基本内容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普通逻辑的特点,加强逻辑应用,与正在走进大学课堂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有所挂钩,在增强逻辑学的社会功能方面有所体现,更便于普通高校一般文科的学生和教师使用。

本次修订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适当地增加对逻辑知识的应用部分,并在标题中显示出来;

第二,对第四版中那些过于陈旧、不太恰当的举例进行必要地调整,以增强科学性和现实感;

第三,在“论证与谬误”一章中增加“论证的建构与评估”一节,引进现代“论证逻辑”的一些重要内容,扩大学生的逻辑视野及其应用范围;

第四,为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个别章节补充了一些练习题;

第五,对有些欠准确的文字表述做了修改。


◇ 作者简介 

吴家国教授简介

吴家国,男,1936年12月生,河南固始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前会长,是我国著名逻辑学家和语言文字专家。

1958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留校从事逻辑学教育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形式逻辑原理及其应用、普通逻辑的改革与现代化。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逻辑学教研室主任、政治教育系副系主任、哲学系副系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市逻辑学会会长、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研究会会长、中国逻辑学会会长、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一届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奖中获“国家教委一等奖”,《普通逻辑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教材”。

且大有教授简介

且大有,1929年10月生,四川大邑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逻辑学会理事,内蒙古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哲学学会逻辑学研究会理事长。

生平

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早年曾在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以及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双编部理论组从事编辑工作。1962年2月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政教系(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政经系)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曾任政教系逻辑学教研室主任,招收培养两届逻辑学硕士研究生5名。主要研究方向:普通逻辑与辩证逻辑。已发表逻辑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11种。

作品

主要著作:《证明与反驳》(河北人民出版社1962年出版)、《逻辑知识讲话》(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形式逻辑200题》(合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普通逻辑自学教程》(合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辩证逻辑教程》(参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辩证逻辑思维形式论纲》(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马克思的辩证逻辑思想研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其中《形式逻辑200题》曾于1987年获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主要论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辩证逻辑》,发表于1958年1月Z6日《光明日报》;《论辩证思维概念》,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2期;《辩证思维的两种形态》,发表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荣誉

其中《论辩证思维概念》曾于1993年获内蒙古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在科研中荣获1993年内蒙古乌兰夫奖金(社会科学)铜奖。

彭漪涟教授简介

彭漪涟,男,1935年4月生,重庆涪陵人。教授。195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现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逻辑学会会长。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长期从事逻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指导硕士研究生和访问学者20余名,其中多人已被评为教授或副教授。曾获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上海市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二等奖。主要著作有《辩证逻辑述要》、《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论》、《逻辑规律论》、《事实论》、《逻辑范畴论》;合著有《趣味逻辑学》(获1979~1983年全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二等奖)、《有趣的数理逻辑》。主编并参加写作的著作有《形式逻辑》、《逻辑学引论》、《概念论》、《哲学大辞典•逻辑学卷》。参加编写的教材《普通逻辑》曾获国家教育委员会教材一等奖。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西方科学方法论史研究的成功之作--评<西方科学方法论史>》一文曾获"全国图书评论征文奖"一等奖。

林铭钧教授简介

林铭钧,男,曾用名林维钧,别名“钟”、“晨钟”,1929年4月2日出生于广东台山县(现台山市),少年时代长于香港,父亲当过多年香港小学校长,2011年12月29日15时15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2岁。

工作经历

林铭钧教授在广东省台山县读中学时就参加过革命工作,1949.年8月至1950年7月在解放军滨海总队当过组员,其中,1949年12月1950年7月还担任了台山县学联主席,1950年3月至1950年7月担任台山县人民政府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50年9月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学习,1954年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1960年1月晋升为讲师,1981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晋升为教授;1979年6月担任中山大学哲学系逻辑学科研究室主任,1990年1月担任哲学系副主任,1990年9月担任哲学系主任。1995年12月正式退休。退休后定居香港10多年。

学习经历

1935年9月至1938年12月在香港香江中学附小读书,1939年2月至1944年2月在香港英华英文书院读书,1945年2月1947年7月在广东台山县都斛中学读书,1947年9月至1950年7月在广东省台山县第一中学读书,1950年9月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学习。

学术兼职

1979年开始担任中国逻辑学会第一、二届理事,后来继续担任第三、四、五届常务理事;1980年当选为中国逻辑史研究会理事,后任顾问,同年担任广东哲学学会理事和全国形式逻辑研究会理事;1986年,广东逻辑学会成立后,他担任首任会长;1986年,当选为广东思维科学会理事;1991年担任全国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理事。

社会荣誉

1976年获中山大学先进工作者,1980年获中山大学优秀教学奖,1983年获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奖,1990年获得广东逻辑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1992年获得中山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发表论文

林铭钧教授一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代表性论文有:(1)林铭钧,《论基础、上层建筑与艺术的关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5年第2期;(2)罗克汀、黄春生、陈玉林、林铭钧,《论“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本质与主流的范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年第3期;(3)罗克汀、丁宝兰、胡景钊、黄春生、施荫民、陈玉森、林铭钧,《评华岗“辩证唯物论大纲”一书中理论联系实际底简单化与庸俗化的错误》,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年第3期;(4)杨芾荪、林铭钧,《畧论形式逻辑与实践》,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1年第3期;(5)林铭钧、杨芾荪、刘锦方、黄奕显,《充足理由律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哲学研究,1979年第3期;(7)林铭钧、陈康扬,《论逻辑证明及其作用》,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2期;(8)林铭钧,《从符号学看先秦名学》,自然辩证法研究,逻辑学专集,1995年增刊;(9)林铭钧、曾祥云,《以符号学析“白马非马”之辩》,学术研究,1996年第2期。

出版著作

林铭钧教授一生出版学术著作或教材19部。除了参与编写组编写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至目前为止我国最有影响力的教材《普通逻辑》撰稿之外,他与曾祥云合著了《名辩学新探》(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他主编的代表性著作还有:(1)《普通逻辑课本》,中山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2)《普通逻辑自学与应试指导》,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3)《讲故事、学逻辑》,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出版。其中,最后一本是迄今非常有影响力的儿童科普读物。

学术成就

(1)对逻辑学研究的贡献。根据1994年周云之先生在桂林逻辑学术研讨会上的评价:“老林在逻辑学最突出的贡献有两个成就:一个是充足理由律问题,另一个是关于‘白马非马’的‘非’字的看法。”关于第一个贡献,正当逻辑学界在热烈讨论作为形式逻辑第四条基本规律之时,在他与杨芾荪、刘锦方、黄奕显在1979年第3期《哲学研究》上发表了《充足理由律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一文,考证了“莱布尼兹提出充足理由的原则不论其本意或事实来说都不是作为逻辑规律的”。关于第二个贡献,1995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时作了一个题为“以符号学析‘白马非马’之辩”学术报告,该文后来发表在《学术研究》1996年第2期上。该文从符号学理论角度讨论了“白马非马”中的“非”字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要概括出“古汉语的语形学”设想。不过,他认为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希望后人能够深入研究古汉语的特点,在语义、语用学基础进一步探讨古汉语的语形问题。(2)对国际学术交流的贡献。由于历史原因,89以后香港学者不肯到国内进行学术交流,正是林铭钧先生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冯耀明先生率先打破了当时的两地哲学学术交流僵局。在他担任哲学系主任期间,他还与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哲学系等国内著名高校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夏威夷大学成中英先生就是在他的促进之下与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结下不解之缘。

苏天辅教授简介

苏天辅(1922年3月~)男,汉族,广东番禺人,民盟盟员。1952年清华大学哲学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受聘于东北师大,1956年起执教于西南师范学院,1987年评聘为教授,硕士生导师。历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校务委员,校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曾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逻辑学主讲教师,《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撰稿人。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咨询委员,四川省逻辑学会理事长,重庆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金岳霖学术基金会学术委员,四川省社科联理事,中国辩证逻辑研究会副理事长、顾问等。著有《形势逻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等专著、教材数部,主编、参编过多部教材,其中《普通逻辑》一书被定为高等学校教材,1995年被国家教委评为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曾获省、市科研成果奖。1979年被评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重庆市劳动模范,优秀教师,1989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2年起享受政府津贴。

马佩教授简介

马佩,男,1929年5月25日生,2014年7月29日逝世, 曾用名马培丰。河南省巩义市人,194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7月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1年至195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逻辑学,以后长期在河南大学从事逻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于1980年开始从事逻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研究方向为辩证逻辑、逻辑哲学。现为河南大学教授,逻辑研究室主任。马佩教授是我国逻辑界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有逻辑界“三马之一”的称号;另有同名人物中国工艺(集团)公司董事马佩,男,1951 年生,大学学历。

个人荣誉 马佩1990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优秀专家,1993年获曾宪梓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1994年被列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撰写的《有成就的人》,1995年被列入《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第2卷人物志。2006年9月获得全国“先进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光荣称号。

主要作品 马佩在50年代就参加了我国的逻辑学大论战,先后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了《与周谷城先生商榷形式逻辑与辩证法问题》、《形式逻辑有阶级性吗?》、《论形式逻辑的对象和客观基础》等文章。其中第一、三两篇文章和他的另一篇文章《再次与周谷城先生商榷形式逻辑与辩证法问题》均被选入《哲学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的《逻辑问题讨论集》。马佩撰写的《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以及他与郑毅男合著的《形式逻辑讲义》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批专著和大学逻辑教材。因此,从50年代起他一直是我国逻辑界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和北京师范大学的马特教授和复旦大学的马兵先生有“逻辑界三马”之称。撰写或参与编写的专著、教材有28本,论文73余篇。他参加了国家教委统编的我国高教文科逻辑学教材《普通逻辑》的编写,该书迄今已发行4版300万册,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他的论文《论思维形式与语言形式》、《论虚概念》等,都提出了自己的创见。其中《论虚概念》一文获河南省优秀论著二等奖。辩证逻辑是马佩多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他先后主编和参加主编了《辩证逻辑纲要》和《辩证逻辑教程》(后者是国家教委统编大学教材),出版了专著《辨证思维研究》,发表了《论辩证逻辑的对象》(获河南省优秀论著二等奖)、《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等论文。他的观点在我国辩证逻辑学界代表着一个学派的观点。他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逻辑哲学。

他主编的专著《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哲学探析》,被誉为“具有开拓意义的逻辑哲学著作”,获河南省优秀论著二等奖。此外在语言逻辑的研究方面也有建树。他主编的专著《语言逻辑基础》获得河南省优秀论著二等奖。

马佩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玄奘研究”的研究工作,他主编的《玄奘研究》获河南省优秀论著一等奖。他除了忙于教学和科研外,还历任中国逻辑学会理事,语言逻辑、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符号学四个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河南省逻辑学会会长等。

 

特别说明:本作者内容简介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及相关资料,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